布莱希特的最后夏天(豆瓣 7.9分

原名:Abschied - Brechts letzter Sommer

别名:布莱希特的最后夏天

上映日期:2000-09-08   德国 / 波兰  类型:剧情 / 喜剧 / 传记

在线观看

剧情介绍:

题记:
        我们需要在钢丝上跳舞,不然他们会用钢丝把我们绞死
        ――布莱希特
        
        我们不得不承认人有窥视的愿望,于是,传记电影的往往有两个出路:绯闻和迫害。特别由于西方人的习惯思维,只要描写东方的艺术家必然两个都有。
        或许,这就是布莱希特的间离在人世意识形态的投射吧。
        风景因人而在,境遇只是他者的囚笼,一个人不在于他身边有着多少的伴侣和亲密,最主要的是他怎么去布控人的关系,这点上,间离的大师应该是强项。
        倘若不了解他的往往只在其中看到了他和女人们关系,将他当成了花花公子那正是间隔的现实版了。
        新中国的文艺青年大抵知道两个人:布莱希特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然而正统的中国文化史往往会神化这些人物。不过,《布莱希特最后的夏天》表现的生活或许是真实的,然而却和他的戏剧生涯无关,在人物传记片里《亨利和琼》是出色的,而本片明显有着意识形态的歧视,没有一条线索是彻底的,倘若不了解布莱希特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粗壮的受着红色势力监视的男人在情感的困惑里走着最后的人生,电影和其他娱乐一样都在窥私上消解了人物其他的方面。
        这样的电影往往是一头雾水的,除了政治上的指责和欲望上的暧昧我们看不到人性的真实体现和其中更加真切的内在情感世界。
        毕竟他是作为戏剧大师被人记忆的。
        名人在铁幕后面是痛苦的,理想主义的浪漫和现实操纵者之间有着无法逾越的鸿沟,隐藏的卫兵以及无形的契卡们宁愿要一个光着身子的大师也不愿看到一个不忘诉求的俗人,于是,间离成为一种意识形态的使命让密林深处的布莱希特随着缠绵烂掉。
        四十年代的文人总有着那嘀嘀作响的打字机,看了那么多传记电影觉得最有意思的依旧是关于亨利·米勒的,不是因为大段的情欲而是他背后的人情和酸涩。
        男人的事业和文字里总会活着一些女人,她们潜行在文字的深处印证着创作者的心情,所有的文字都是作者自传的变奏。
        精灵一般的女人在梦的边缘行走。
        俗世的胸膛上留下男人谋求灵感的记痕。
        铁幕上钉满了钉子,所有预图扯开幕帘的都会有着相同的去处,规则游走在任何地界,所谓自由只是人们让沉重的精神展出了不合时宜的翅膀,不要以为西方的民主制度是法宝,在60年代黑人运动里,同样有着淋漓的热血。
        所以,在这样的绝望里文人骚客在女人的身体回到了黑暗而温暖的子宫,那里有着精神的栖地。
        对于契卡,他们同样是彬彬有礼的欧洲人,他们同样是为了大同的理想选择了主义以及在主义下的杀人和惩戒。
        所有的个体都是无辜的,除了女人,这个世界空无一物。
        职责让所有的男人有了归向,道义选择在这个年代是不存在周粟之说的,狂热和规则让男人以为掌握了生杀的权利。
        在他生命里的女人,导演将她们浓缩到一个时间段,我们隐约看到他们之间盘根错节的关系,甚至还有着少女赤裸的身子,然这一切和他的学术无关,我们甚至在这些肉体里找不到身体的温度。
        冰凉的子宫是无趣的。
        我们看到了这些女人体和他的距离,我们甚至在触摸里也找不到他的兴奋,文字是浪漫的源泉,它让许多女人失去了辨识能力。
        其实,大师和庸夫在床上只有一个硬道理,一个好男人首先是不要让你的女人感到心碎和性的无趣。
        这部带着有色眼镜的电影唯一给我留下印象的是钢琴的余音在鸣虫的林间滑行,阳光穿过茂密的树叶,大师,走着
        就这样一个人走着,他间离着人,却拥抱了无语的大地。
        他会回去,就像他的友人也会回去。
        在度假的女人们建构着他在人面前的模样,一张饭桌装下了所有的人言和纠葛,她们因为他留进了历史,而真相只有每个夜晚的相对知道。
        我在这部影片里看到了《青红》里的一个相似场景,当布莱希特离开勃兰登堡去往柏林的路上,他的同伴被捕了,他的太太从小车向外望去,这个镜头类似地出现在王的电影里,但愿是巧合吧。
        被真相拒绝的布莱希特,带着自己的梦去了柏林,可是,他是不是真的不知只有天知道,因为3天后他死了。
        这都是别人的演绎了,在铁幕下欲望是一种恩赐,而政治的底线是文人和艺术家不应该触碰的。不然,被契卡拉下车的布莱希特的朋友沃尔夫冈·哈里希(Wolfgang Harich)终于以十年监禁回答了艺术和政治的关系。
        
        【附录:影片资料】
        《布莱希特最后的夏天The Farewell》德国2000
        导演:Jan Schütte
        演员:Josef Bierbichler、Monika Bleibtreu、Jeanette Hain
        片长:89分钟
        定级:UK:PG
        个人评价:艺术性4,欣赏性3(除了意识形态一无是处)
        
        关于沃尔夫冈·哈里希(Wolfgang Harich)
        
        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布洛赫(Ernst Bloch)的学生,上一世纪40年代,通过布莱希特,布洛赫与第三国际发起的、筹建自由德国的国家委员会发生了联系,这使他得以在恢复和平后到莱比锡大学任教。从1918年开始,布洛赫就盼望建立一个朝向“东方之光”(苏联)的新德国,二战后成立的民主德国正好“符合”他的理想。1949年回东德之后,布洛赫满怀希望地工作,在讲堂上他试图复兴哲学化的马克思主义,并教出了一批优秀的学生,沃尔夫冈·哈里希(Wolfgang Harich)是其中之一。起初,由于他谴责美帝国主义是新形式的法西斯主义,并相信东德将在维护世界和平和保存、发扬德国文化方面发挥重大作用,他几乎被视为拥护现政权的模范。虽然他的妻子已是一名党员,但他仍没有入党,而是试图去观察党的原则其中有支持铁托反斯大林专制的哈里希。虽然布洛赫不赞同哈里希用“民主的人道主义”来改革东德的方案,但他还是牵连到“反革命活动”中去了,不过侥幸的是,他逃脱了逮捕。哈里希以与西方共谋的罪名被判十年监禁,布洛赫则被勒令退休,停止授课。
        以上资料应用自《岸瑛作品集·布洛赫的生平及其著作》
        
        版权所有,请勿私自转载
        2005年10月6日 星期三 23时15分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2011-2022 电影天堂网 All Rights Reserved